3年获得4轮投资,总融资额近5000万美元,BOSS直聘称已经掌握薛婷婷IP地址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BOSS直聘先后快速的拿到了VC/PE机构们的4轮融资,据估算总融资接近5000万美元,反映出投资机构们对BOSS直聘的认可。
私募君本来没打算就“李文星事件”和“BOSS直聘”发表观点大,但最终没有忍住。
看了满屏轰炸的朋友圈后,私募君感觉到BOSS直聘距离自己身边的朋友是如此之近:有求职的“小白”老乡,有几乎天天加班的HR主管,还有很少登陆BOSS直聘的创业公司老板,还有几乎从不登陆的投资人。
他们构成了BOSS直聘赖以“融资”的最大群体,其中求职者和忙碌的HR们占决大多数。
很明显,BOSS直聘的创始团队们创立这家创业公司只是想赚点钱,没有要把他做成“众多骗子”集聚的招聘平台;
李文星只是单纯的希望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没成想遇到了骗子;
投资机构们投资BOSS直聘也只是简单的希望能够借助这家不错的创业公司,带来资金上的回报。
有太多的想不到。死者已矣,愿天堂不用辛苦的读大学,也不用辛苦的找工作,愿天堂没有传销,没有骗子…
3年内融资四轮
翻阅资料,我们会发现,BOSS直聘此前曾成功融资过四轮。
2014年1月,BOSS直聘完成了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是顺为资本、策源创投;
2014年12月,BOSS直聘进行B轮融资,投资方是顺为资本、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金额也是数百万美元;
2015年7月,BOSS直聘获得“千万级美元”的B+轮投资。不过,未透露投资方身份;
2016年9月,Boss直聘完成2800万美元C轮融资,其官网显示,这轮投资“由华映资本领投C1轮,高榕资本主导C2轮融资,C1、C2两轮融资共计2800万美元。老股东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今日资本、顺为资本全部跟投。”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BOSS直聘先后快速的拿到了VC/PE机构们的4轮融资,据估算总融资接近5000万美元,也反映出投资机构们对BOSS直聘的认可。
但可以知道的是,“李文星事件”一出,BOSS直聘未来会加强对虚假信息的审查,同时,其未来的融资是否会受到影响,还未可知。
此外,据新京报报道, 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毕业于北大,在政府部门待了11年之后,放弃稳定工作投身商海。在大企业做过CEO,也做过投资人。2013年,他与小伙伴联合创办看准网。2014年7月推出互联网垂直招聘App:BOSS直聘。
“BOSS直聘”是北京华业基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业基石)旗下品牌,而华业基石由北京华品博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品博睿)全资控股。公开信息显示,赵鹏持有华品博睿99.5%股份。
已经掌握薛婷婷IP地址
有报道称,李文星误入的传销组织或为“蝶蓓蕾”。
据天津静海区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称,近日,静海公安通过连续数月缜密侦查,一举抓获静海“蝶蓓蕾”传销网络“boss”级人员张某顺(男,28岁,山东省临沂市人)、李某存(男,25岁,河北省武强县人)、郭某卫(男,27岁,甘肃省徽县人),高层人员杨某二(男,28岁,河北献县人)、胡某(女,24岁,四川宣汉县人)、李某鹏(男,31岁,河北盐山县人)、焦某利(男,23岁,河北高碑店市人),并在抓获传销组织头目的同时,及时调集警力突袭分布在静海地区的各窝点、寝室,刑拘包括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培训员”陶某银(男,26岁,河北省邢台市人)在内的25名传销组织骨干人员,遣返传销参与者数百人,缴获、冻结赃款100余万元。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薛婷婷的账号实际上在5月份已经被平台冻结了,原因是涉嫌虚假招聘。
“Boss直聘”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明确的事实是,薛婷婷和李文星确在平台上互留过联系方式,公司目前掌握了薛婷婷的IP地址,但是薛婷婷这个账号是通过手机号码注册,并且在注册时仅仅填了一个QQ号。而薛婷婷自称的“北京科蓝”公司实际并没有在平台上发布过任何招聘信息。
在“BOSS直聘”已经知晓了李文星的事情,据上述人士称,公司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北京警方,并且在第二天跟家属见了面,同时承诺不删除数据,对于涉事账号的数据进行封存。
哪有那么多大BOSS
私募君的一个老乡找工作,也是通过BOSS直聘。她入职的公司待遇一般,福利一般,原先许诺的住房公积金没有兑现。
最近她在寻求新的机会,找工作渠道主要通过BOSS直聘。没有多少谋生经验的她,总希望自己能够碰到牛逼企业的大老板,“像做梦一样,自己找到非常不错的工作岗位,并享受到一份超出常人的薪水。”
天真如此,没有被骗,算是福气。不过也是被骗了,许诺的住房公积金没有给她交嘛。
私募君有一位创业的朋友,企业规模百十来号人。科技公司人员流动大,一到每周一例会,各个小部门的主管们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实名”要求快速张招人,要不工作进度肯定延后。
作为创始人兼CEO,别看天天在外边神采奕奕,一副社会精英的姿态,回到公司,面对HR和小主们,那也是愁眉苦脸,只能和稀泥,然后逼着3个HR尽快招人。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私募君的这段文字,压根就没有描写“BOSS直聘”的内容的吗。
对,他就是从没登陆过,是HR在用他的名义对外招聘。即便是他接触到的应聘者,无一例外的都是经过HR和各部门主管们筛选过的。作为一家企业的CEO,他基本只“接见”那些中高层的岗位应聘者。
希望我的老乡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并吸收到教训,因为以前的劝告,她都当放屁。
此外,重复一遍,私募君没看到有投资人经常刷BOSS直聘的。
扩展阅读:
前BOSS直聘市场公关经理给李文星母亲的一封信
致 李文星母亲,
当我从新闻上得知您儿子已经不在人世的消息时,我的内心充满愧疚与自责。你我虽素未相识,我也并非此次事件的当事人,但我作为前Boss直聘华东市场公关经理,今天看到本该被我曾经工作的平台所保护的孩子却为了找工作而丢掉了性命,迫使我冒着得罪老东家的危险也要从良知与正义的立场向公众说明一些事实与真相,希望能以此能告慰您儿子逝去的生命,让文星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一、BOSS直聘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Boss直聘成立于2014年,老板赵鹏来自于智联招聘,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于原百度人才(现百度招聘)和拉勾网。陈文均Michael作为联合创始人是前百度人才的副总裁,诸如华东大区总监钱杰Paul则是原拉勾网华东大区的总经理,因此这首先是一家传统的人才招聘公司,其次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由于采用了传统人才招聘平台的分公司制度,使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片区的各地分公司间在内部存在着竞争的关系,而这种竞争首当其冲的表现在了商务销售端团队的KPI上。
大区的市场公关团队和各地的城市经理都需要向大区总监汇报,大区总监向北京总部汇报,而各地的大区总监几乎清一色都是前人才招聘网站的王牌销售员和商务总监出身,因此这种机制下意味着北京总部遥控指挥着市场公关团队的大方向,但各地区的销售团队主导了这家公司的实际前进方向,这种商务绑架市场的状况在我职期间深有体会。
在公司成立到2016年上半年期间,BOSS直聘一直保持着非商业化运营,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并不断斩获口碑的黄金时期。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公司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各种付费工具、付费活动业务的经过全面推广,使产品和团队的重心开始转移。
所谓传统人才招聘网站,说到底就是一个卖C端客户简历给B端客户的公司。HR不可能一份份的查看投递者的内容,他们是基于4秒钟一张的筛选速度去挑选每张价格不到3块钱的简历包,至少卖简历的做法在拉勾和其他招聘网站目前仍然还是这种模式。Boss直聘虽然不直接卖简历,但仍然可以通过炸弹等一系列付费工具完成排名加权、高亮等广告形式。
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于APP端,让人才与老板有机会直接沟通而省略了HR低效且不精准的海选。但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扯淡的企业只能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的甚至连HR都没有,剩下20%成长阶段较好的公司则是由HR或主管来完成沟通的任务。随着小企业的发展,老板在有更多的事情后便让沟通把关的职责重新还给了HR,也正是这样的细微变化让人才的沟通成本上涨到了简历时代,这时BOSS直聘仅仅只是一个简历收集的渠道,而非沟通面试的工具。
因此,BOSS直聘并非伪命题,但其核心产品逻辑仅适用于占据各行业绝大多数的小公司。
二、为什么文星会遇到传销公司?
在招聘行业每年有两个旺季,一个是春节过后,另一个则是5-6月的毕业季。李文星投简历的时期正是各大招聘网站一年中业务最繁忙的节点,占平台年度收入的4成都会在这个节点通过付费工具完成。
Boss直聘由于各地区是由商务主导,大区的团队规模控制在50人内,而城市团队则压缩在15个人内,且绝大部分都是销售。
那么,企业资质是如何审核的?
第一道审核来自于企业自主的登记,此阶段由北京运营总部仅负责收集信息,因为总部没有甄别全国如此多的城市中如此庞大的企业资质登记信息的处理能力。
第二道审核来自于本地区的销售人员,他们具有审核企业资质的权力,但大部分时候仅有完成销售工具达成其KPI的义务,他们获取企业信息的方式大部分仅限于网络。
第三道审核,即能够掌握本地区所有企业名录的把关人是本地区的商务总监、城市经理。虽然名为审核的最后一关,但却是地区销售业绩的直接获利者,其审核资质的注意力集中于该企业的发展程度能否给平台支付付费工具从而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
本人曾有一次参加本地区波仕汇活动(本地招聘企业主周末聚会)中,其中一位来自老板就分享了他的招人心得:不断的招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然后试用期到期前将其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理由劝退或提出必然会离职的要求诸如降薪,然后通过付费工具上Boss直聘找新人。
除了审核机制的问题外,另一方面则是产品端存在一些小细节。
当B端企业浏览了系统匹配或工具给到的简历名单时,在C端即会显示该企业查看了你的简历。
当B端企业查看该用户简历时的任何触碰,在C端则是显示这家企业邀请你加入。
在C端用户查看B端企业点击沟通时,立刻会触发该用户向企业投递了简历并希望应聘。
基于Boss直聘的产品设计,使得原本痛点在于主动性并不高的招聘行业上出现了人才和企业方均对对方表现“极为主动”的错觉。兴许文星只是看到这家科蓝公司时想尝试与对方沟通,却触发了希望应聘该公司的推送;亦或是这家科蓝公司用了Boss直聘一系列的付费工具,产品的消息推送让着急找工作的文星以为这家公司的主动伸出了橄榄枝,进而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
三、谁该对文星的死负责?
2016年底我离开Boss直聘,期间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因为原本我带着借助移动互联网打掉中间环节完成HR行业的一次革命的理想,却没想误入了销售们靠卖人简历而从中获利的皮肉生意。
您的儿子与我无缘认识,更没想到文星会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若是还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兴许我能给他带来一个阿里的内推,毕竟那里机会更多,对新人更宽容,也更容易成长。
但,我不知道他走社招渠道是否能被最终录取?
在招聘行业确实存在一个28定律。当绝大部分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BAT或C~D轮后仅占20%的公司时,势必造成占80%多数的小公司高呼招人难,这是招聘行业的现实与客观难题。BOSS直聘作为招聘工具让那些占80%小公司通过主动出击的形式吸引了不少碰壁BAT在内的名企但却能有幸与老板共同创业成为公司创业公司大军一员的做法在本质上其实是正向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机制的存在,在以往人才市场竞争中,创业公司如果找不到大牛或许就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但BOSS直聘在内互联网招聘企业控制着本该受保护的应届生所接触企业的第一入口,但他们却通过付费工具把路标引向邪恶欺诈的地狱。它让家人、让受骗的孩子和人民对互联网招聘失去了信任,对技术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并让他们在下次使用这个时代获取信息最先进的方式时感到惶恐与不安。随之是不断加深的知沟,我认为所有对刚刚踏入社会毫无防备的孩子们所作的恶,是最深的恶。
“都是过来人”,但这难道就代表着理所应当?
招聘信息被利益操控显然是因为利用了文星的找工作时的焦急,并影响了事关前途甚至性命的决策。试问如果没有付费工具的搜索加权和置顶,这家公司是否可能会是一个211、985的东北大学本科生的唯一选择?
世间如果有一种极恶,那就是服从。
或许文星不知道,人的前途是不该被“服从”的。
但我知道:当我们不再他人而战的时候,就是我们失去人性的时候。
最后,愿逝者安息,请您珍重。
2017.8.3
朱利安
死者已矣,愿天堂不用辛苦的读大学,也不用辛苦的找工作,愿天堂没有传销,没有骗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