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港互动王峰:没有对人性天然的悟性 不适合做投资
一线的投资者已经越来越多来自于创业者,创业是在万军之中取敌军首级的状态。
4月的最后一周,王峰的头衔在不同的场合切换:26日,作为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参加凌云智能新车发布会;27日,作为蓝港互动董事局主席兼CEO参加蓝港互动2016战略发布会;29日,在微博公告,其创办的斧子科技将于5月10日发布“战斧F1”家庭娱乐游戏机。
2007年,王峰创办蓝港互动,2014年把蓝港互动带上港交所之后,在2015年和2016年相继创办斧子科技和蓝港影业。过去五年间,王峰还与CSDN创始人蒋涛合作,参与创业企业的早期投资。
深度参与多家企业的王峰,如何看待创业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身为连续创业者如何考察项目?从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路走来,又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发展?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王峰。
边创业,边投资
《21世纪》:经营着蓝港游戏、斧子科技、蓝港影业,还通过极客帮参与早期投资,怎么看自己的工作重心?
王峰:我给自己的标签是创业者,一直如此。在职场的时候是管一个新业务,完全从零开始,创业之后更是。所以我现在的状态、给自己的标签肯定还是创业者,而且是在不断创业的状态。
投资对我个人来讲,是一种看上去相斥,其实相融的状态。有时候越在细节里,或者是越在其中,越难悟出整体的规律,看别的创业者创业的时候是有所感悟的。
最近这么多年里,一线的投资者已经越来越多来自于创业者,包括沈南鹏、包括徐小平,他们当年都有辉煌的创业履历,甚至创业是在万军之中取敌军首级的状态。他们都是最好的创业者,然后开始投资的。
行业变得太快,往往能抓住变化的人是在行业里面的人。
《21世纪》:LP们会比较关心,你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极客帮?极客帮的特质是什么?
王峰:大半创业,小半投资。我们庆幸的是蒋涛在百分百投入,而且我们请了一些足够务实而且能干合伙人,以及投资经理。所以整个的团队还是很好的,大家合得来、彼此认同。我们并不急于把极客帮做成特别大的基金,N多合伙人。
我未必已经把基金做到我想要的地位和规模,但是有一点,一个好的基金一定是有一些特质。极客帮相对的特质,是在比较喜欢看那些有极客精神、冒险精神的创业者。我们布局比较前卫,投资的项目也很有冒险精神。
有人会问,你们投这些人失败了怎么办,他们靠谱吗?我的看法是,极客帮应该是大胆扶持这些人的。早期投资基金如果不愿意冒险,只考虑短期回报,那就应该去做偏晚期的项目。
寻找极客精神
《21世纪》:怎么定义“极客”?
王峰:有人说,王峰是不是投所谓的技术天才,到底什么是极客?早些年在我在一篇文章里讲过,所谓极客,就是对一件事情有极致的追求的人。早期的极客讲的是技术极客,是偏执的,对一些领域研究得很深、愿意去钻研的。我们对极客的理解是广义的,会不会写代码未必是核心问题,关键是他对从事的领域吃得有多透、有多痴迷。这个状态是能感觉到的。
《21世纪》:投资极客,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峰: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看透别人的内心。投资人会跟创业者喝酒聊天,但真的知道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吗?当一个创业者跟你聊天,恐怕早就已经不谈技术了,那个时候你看透了这个人吗。
投资人如果只靠一个Demo就做投资决定,这个非常可怕,要看透创业者内心里的渴求,他的梦,或者说他害怕什么东西。你投资的是这个人,因为他的事儿可能会修整,甚至会颠覆、改变,但是人不会。
看项目却忽略对人的内心的实际拷问,这很遗憾的。如果投资人自己既没有很好的创业经历,也没有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的训练,又没有对人性天然的悟性,做投资是不合适的。
倒不是说我是一个人性天才、社会学高手,而是我们一直在创业、知道合适的创业者是什么样子的状态,他骗不了我。
有人看到创业者的尴尬和惶恐时,会认为“这个人连说话都紧张,不能投资”。但我认为创业者的渴望、他的焦虑是很重要的。乔布斯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真正好的创业者,他的hungry、foolish是可以解读得出来的。
迎接产品革命
《21世纪》:如何看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王峰:互联网的成长在过去的20年被大家关注,也成为VC重点投入的市场,但是互联网本身就是技术。互联网本身从万维网开始,到万维网的标准、协议的标准,到浏览器本身,再到互联网应用的平台,这都是技术。
互联网脱胎于技术,最后的商业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内容。第二,服务。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出现比较多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正在从PC到手机长达数十年的标准化平台,跳出到一个新的机会上去。后互联网机会可能需要新一代的标准、新一代的场景出来,也会把新一代的技术和产品呈现在眼前,比如VR技术、智能硬件。
《21世纪》:最近一到两年,早期投资有哪些风向上的变化,以及新的现象?
王峰:过去我们往往容易看到硅谷、韩国、日本所领先于我们的方向,那边刮风,隔个十天半个月风就能过来。过去是听说谁创业了,看他做的什么模式,跟哪个差不多就投你一个。所谓风口论,一定程度上带有copy的路子在里面。
中国已经成了全球性的互联网大国,本地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竞争能力已经大大提升。这要求早期创业者在筛选项目的专业能力、专业眼光,包括对产品体验、研究上做得足够深,才有机会活下来。
过去投资人很容易看到国外一些标杆,现在标杆不是那么清晰了,怎么选择?我认为这里存在巨大的机会和巨大的盲目。巨大的机会在于,会有一些优质的早期投资人杀出来,形成越来越专业的能力,甚至投资机构都越来越专业;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盲目,因为满地都是创业者,钱花得越来越快、早期天使给钱的人越来越多。
10年前的互联网天使投资人,手里有1亿现金,自己懂互联网,看看身边兄弟哪些能干,只要模式对就投。现在是全民天使,一件事情当大家都开始做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容易做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