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虎养车网给冯一名200倍回报,11年投资经历,只为找1%成功率的超级独角兽
很多时候创业没有正确答案,投资人说的话也不全对。
2002年,冯一名作为高级工程师加入微软旗下微创软件
2005年,获得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6年,加入美国愈奇投资(Mustang Ventures) ,4年内从投资人晋升为愈奇中国区唯一的中国籍合伙人
2011年底,成立原子创投2012年,投资了中国最早的3D卡牌手游之一"啪啪三国",2年后成功退出,实现现金回报73倍
2013年,投资途虎养车网,成为途虎的首个机构投资方;今年7月途虎D轮估值50亿人民币,投资回报已翻200倍
冯一名2011年创办原子创投,团队人员构成很奇葩。干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做过投资的。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做了11年的投资工作,看到了太多这个圈子里从业者的"陋习".
比如说,很多投资人对待创业者时都很骄傲,自大,其实双方更多应该是相互学习的关系。
冯一名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让一家投资机构保持常青?他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保持好奇心和行业敏感。如今,原子每周四晚上都会办学习会,请行业资深的人来培训。每个月还举办两次面向创始人学习的活动,当然来的都是原子自己的项目。
冯一名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创业没有正确答案,投资人说的话也不全对。投资这事儿一两句话没法说清楚,也没法在一两年内学会。自己做了11年的投资,越做感觉懂得越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
投资做的就是统计学之外的事儿
目前原子创投一共投了50多个项目。已经跑出来的像是途虎养车网、爱豆等,也有很多正在耕耘尚未爆发。项目的死亡概率在20%左右。
冯一名说,20%的死亡概率在早期投资中非常常见。不如说,做早期投资就是获取统计学意义上的例外。只要有一个项目成功,就能把整个基金翻倍。所以,原子的目标是追逐未来的独角兽,争取能够把某一个项目的价值尽量垒高,而不是单纯追究简单的"成功"。
冯一名常常问别人:如果一个有95%的失败概率和5%的成功率,到底要不要投资?一般人大概就被这种失败率吓跑了,但是投资人却不会这么想。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成功之后的收益。如果有100%的投资回报,那么不管成功率都低,都具备了早期投资尝试的前提。
再者,投资时需要的消耗现金或资产。如果要消耗自身90%的资产,只有一发子弹显然不适合去博这种高风险的项目。
最后,投资的回收期。如果要等10年才能拿到这笔回报,那么就伤不起了。
因此,受过训练的投资人,其第一反应和绝大多数人都是相反的。正是因为能够从高失败率中找到宝贝,才体现出投资理念的价值。冯一名对邦哥说,原子的每一个项目都具备这样高的失败率,甚至是只有1%的成功率。
而这1%最多的时候出现在哪里呢?冯一名认为,那就是风口。通常这超级1%都是抓住了时机。
从1块钱也省,到请柳岩做代言
假如对原子创投前一阶段的投资方法做总结,冯一名还是觉得团队对于"人"的因素关注得太少。一个团队是否值得投资,至少需要从四个角度去观察:
第一、团队的搭配。任何创业都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成的。团队中需要有产品、技术等多样的人才。
第二、过去的经历。创业者现在的项目是否和过去的经历呈现正相关。那些核心经验能否共用非常关键。
第三、足够的心理准备。创业是逆水行舟,创业者需要做好了吃苦的决心。
第四、足够的野心。早期投资都是为了抓到独角兽,要是创业者只是想着赚些钱,养家糊口,过好日子,那样并不会具备成为独角兽的希望。
给冯一名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创始人是途虎养车网的陈敏,冯一名的评价是:能上能下。
他俩认识的时候,陈敏还在自家库房里面自己搬轮胎。后来融了很多钱,也能够穿着西装出席各种各样的晚宴。陈敏还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以前即便1块钱也要省。而现在,不管是户外广告还是请代言人,烧钱的推广营销做起来也不手软。
创业者是会成长的,投资时不仅要看到他们的能力,还要看到成长的潜力。
变局:中国做技术,美国做模式?
冯一名之前一段时间去美国和很多投资人交流之后,他看了硅谷和中国创业非常有趣的一种变化趋势。过去常有的一个观点,是认为美国人精于技术创新,而中国是模式创新。
不过,今年美国却也开始关注"吃穿住用"了。YC的很多项目都在模式创新,这很像去年中国大地的O2O现象。归根结底,美国人也得知道,创业还是得回归生活层面。
另一方面,中国一开始只是模仿,比如滴滴和腾讯,但因为人口数量庞大,不知不觉就做成世界上最大的业务。每天有几亿人微信上聊天,几千万的滴滴订单量,不做技术创新也不行。
于是乎,中国的大公司开始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这股风潮也影响到了小微创业者。冯一名认为,在未来,技术创新是和其它竞品形成差异化的最好手段。
为此,火爆的内容创业和消费升级之外,原子创投还非常看好偏技术的几大创业领域。
比如AR和VR的内容。硬件设备的价格正在下降,一旦完成统一,内容将会成为填充平台的稀缺品。
再比如人工智能。冯一名认为,这将会是下一次的工业革命,但还稍需时日。
最后比如生物医药。虽然原子在这方面并非专场,不过利用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他们也会关注互联网与生物医药结合的项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