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唐宁与熊晓鸽:“宜信财富+IDG资本”组成默契CP,合作项目成功率高达100%
唐宁称,这个记录无人能够打破,因为别人的成功率不可能达到120%,最多持平。
唐宁 熊晓鸽(宜信财富供图)
虽然起步较晚,但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基金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拥有全世界最多的GP机构。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20000多家的GP团队完成登记,基金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0000多支。平均算下来,每一个GP团队管理3支基金。
市场上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们每天都在想“哪天能够IPO”,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A股市场上的公司还不到4000家”。
中国的基金、GP数量比上市公司多了这么多。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们有没有想过,未来该如何规划自身的投资组合?GP背后的LP们、财富管理机构该如何适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高净值人群又该如何优化资金配置,以保证财富在增值而不是在缩水?
带着这些疑问,私募中国网日前专访了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和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借助巨人的肩膀, 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启发。
默契“CP”
2006年,唐宁创办宜信,2011年,IDG资本成了宜信的投资者。此后宜信财富成了中国重要的母基金运营者和管理方,其旗下多支母基金也成了IDG资本旗下多个顶级基金的LP。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IDG资本也早已不是当年只专注于早期机会的VC,而是已经发展为一家全球范围内的资产管理者,是全球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公认的巨头。
“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宜信财富和IDG资本相伴成长,在彼此欣赏对方投资能力的同时,双方甚至共同发起了支持早期投资基金的天使母基金。
宜信财富充当LP,IDG资本则是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数一数二的GP机构,经过10多年的磨合,双方最终组成了一对默契的“CP”。
唐宁觉得,“投资就是投人,宜信财富和IDG资本之间的合作也是一种投资。无论从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来看,还是从母基金管理人和直投的方面看,宜信财富和IDG资本都有强大的投资能力结合点,我们就是很默契,说我们是‘CP’很贴切。”
作为宜信公司投资人与合作伙伴,面对唐宁和宜信今天的成绩,熊晓鸽开心地对私募中国网表示,“我还是第一次这么深度理解‘CP’,原来还有合作默契的意思。感谢媒体朋友,我今天又学会了一个好词。”
合作项目100%成功,无人可以超越
令人吃惊的是,宜信财富与IDG资本合作过的天使投资项目,其成功率竟然达到了百分之百,堪称行业佳话。
唐宁回忆说,“从投资早期企业开始,我们和IDG资本就已经开始合作,没想到合作过的项目都100%的获得了成功,创造了双方对外合作的记录。这个记录无人能够打破,因为别人的成功率不可能达到120%,最多持平。”
“我们脾性吻合,基于投缘的前提下,希望宜信财富和IDG资本相伴走过下一个14年,或者下一个24年(IDG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迄今已经24年)”,唐宁充满期待。
投资的本质是管理“人的关系”
上世纪90年代,熊晓鸽带领IDG资本团队主导设立了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基金”,那会儿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叫风投,什么叫创业,不像现在“全民投资”、“全民创业”。
总结自己近25年来的投资心得,熊晓鸽认为,IDG资本和宜信财富的商业模式其实相差无几,“都是在管理基金,就是俗称的管钱”。
高净值人群委托宜信财富帮助自己管理资金,IDG资本做募资管理、投前管理,再之后是做投后服务、跟投,一直到上市、退出。这样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和“管理资本”打交道。
回头来看,熊晓鸽觉得,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管钱,也是管理时间,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在投资领域,这就牵扯到资金的分配,说到底是管理“人的关系”。那么这里的“关系”是指什么呢?熊晓鸽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 是管理出资人的关系。出资人开不开心不是“有没有请他吃饭”这么简单,出资人最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率;
第二, 就是募资效率的高低。GP机构募资花费的时间越少,就说明效率越高。这样GP机构就可以把更多时间用在被投项目上,无论是投前还是投后。熊晓鸽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2017年4月份,宜信财富与IDG资本合作成立了一支天使基金。唐宁和熊晓鸽当时同台公布了这个事情,熊晓鸽因为要赶回北京开会时间很紧,便匆忙离场。走下演讲台后,熊晓鸽直奔机场。
没想到熊晓鸽刚下飞机,唐宁告诉他“这支基金已经超募了”。熊晓鸽回复说,“太棒了,这样我能节省不少时间。”
一定要成为新经济的一部分
纵观国际市场,像KKR、黑石、凯雷等资产管理巨头们都非常重视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他们过去的投资者主要是养老金大学捐赠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方,IDG资本也有在帮助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资金。
不同于KKR、黑石、凯雷等资产管理巨头,宜信财富植根于中国,其高净值、超高净值客户多是传统经济的赢家,大多依靠制造业、贸易发家,他们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创造了巨额财富。
企业家们都知道,当今的中国市场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新时代”,另一个则是“新经济”。 唐宁表示,这个时代的商业特点是“不能仅仅以量取胜,还一定要追求品质,追求高科技含量。”这对于那些依靠传统经济发家的赢家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要想赢在未来,他们就一定要拥抱新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拥抱新经济?“通过投资新经济产业,成为新经济的一部分。可以把他们的企业数字化,也可以针对新经济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唐宁解释说。
从财富管理的角度讲,这类高净值人群需要把资金中的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亿的投资到新经济当中去,成为新经济的一部分,分享新经济增长的成果。
作为宜信财富的创立者,唐宁对私募中国网表示,“宜信财富就是要通过财富管理、母基金的方式,帮助传统经济领域的赢家们,把创造的财富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配置到像IDG资本这样投资新经济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中去。”
要有耐心
等再过10年、15年新经济成功了,那么原来融入到新经济的那些企业家们除了自身成功之外,他们背后的投资人也会跟着成功。
传统经济的赢家要想赢在未来,投资新经济就是必经之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要有耐心。
过去中国有耐心的投资人、长线资金太少了。大家都习惯投资房地产、信托、固定收益类项目,因为这类项目一年半年就会有经济回报。
有个例子很有意思。即便像IDG资本这样的顶级投资机构,也会遇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有些LP没有耐心,要求一两年就得有回报”。
但是都说“十年磨一剑”,新的经济模式、创业公司怎么可能一两年就会提供高额的回报呢?这是常识性问题。
新经济企业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要想拥有领先的科技,就得静下心来搞研发,不可能随便倒腾一下拿出来卖了,投资的价值马上就能释放,这个不可能。企业必须认认真真的做产品,几年之后才可以投放市场。
新经济求质不求量,低端的制造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变迁,消费升级也要求高端的配套技术。这些对于投资机构“需要长线资金”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如果IDG资本的LP隔三差五的要求“把钱赚回来”,他们就没法投资新经济。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周期,新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就是因为“求质,求技术含量”。唐宁认为,“宜信财富需要做的就是,让投资拥抱新经济的时候有信心。新经济的投资者们也需要理解这个逻辑,有投资10年、15年的心态,这样的资金,我们才能拿的起。否则热钱很多,机构们拿不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