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海朋资本陈庆森:“得到”是知识电商的开始,还是终结?

来源:私募中国网

2017-07-29 21:04

作者:陈庆森

摘要:

在得到上花了很多钱,订了7、8个专栏。有些专栏前面几期内容的质量还不错,但是后面就越来越水。我问她,还会续订么?她说,最多会留2个。



罗振宇 配图来自得到


  一、得到是不是快要不行了

  昨天,新榜的朋友来深圳,找我喝咖啡,聊到内容创业。他说,好像内容创业没有之前那么火了,得到的续费率令人堪忧。

  前几天,和信天资本的朋友吃饭,也聊到这个话题——她说,在得到上花了很多钱,订了7、8个专栏。她发现有些专栏,在前面几期内容的质量还不错,但是后面就越来越水。我问她,还会续订么?她说,最多会留2个。

  回头看,为什么得到会火起来?

  罗振宇毕竟是央视出来的,作为资深的媒体人,在业内有广泛的人脉。加上出来创业后,罗辑思维这个项目,虽然几经迭代(转型),相当折腾,但是在公众号创业这一波,算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这段经历,对罗老师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但没有负面的影响,甚至还是加分的。

  因此,罗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能调用的资源,把很多大咖来到得到的平台上来,实现了冷启动——解决了一个三方平台的内容部分,然后利用以前积累的罗辑思维的粉丝,导流到得到,把平台推行了正向循环。

  为什么是大咖?这个思路怎么和当年知乎的运营思路,如出一辙。

  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有些知识,我们愿意花钱去购买,而有些线下活动,听到一半就走了,感觉在浪费时间。

  知识付费的背后有一条公式:用户理解的价值-用户预期的价值=用户付费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用户,认知水平存在差异,用户理解的价值不完全等于平台上提供的内容的价值。不过一般情况是对等的,所以拉大卡过来,保障了内容的质量,平台提供的内容的价值就高,加上KOL效应,很多大卡除了自带流量,还可以在圈内形成口碑传播。

  回到上面的话题,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看好得到了呢?平台上的大卡毕竟不是专业的内容制作团队,其提供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关于行业观点、职场感悟等非标性的知识,不能保证持续的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当平台提供的内容价值达不到用户的预期,用户的付费意愿就会下降。

  二、实用主义的知识观

  在身边,越来越多朋友不看好知识付费这件事情,我倒是有些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这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

  在我们父母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非常少,但是很多父母会认同一个观念——读书改变命运。哪怕家里再穷,都想尽一切办法送孩子上学。

  但是,有他们有想过孩子的感受么?特别是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孩子认真学习,最后拿到好成绩,除了特别有成就感,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认可之外,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需要学习么?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当中,没有人給我们明确的答案,自然就很难认识到知识和现实的关系,知识是怎么产生的,知识的运用价值是什么,对知识的吸收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就非常低。

  当我们大学毕业进入职场以后,才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仅有以前被老师灌输的知识(更糟糕的是,很多学校的老师的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和各行各业严重脱节),想把工作做好远远不够。

  于是,职业教育的需求特别大,产生了很多创业的机会。

  三、浮躁的社会,导致内心的焦虑,为了寻求心理安慰,我们都在假装学习

  1)在行为上,寻找心理安慰

  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

  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在放假之前,总会做个计划——做哪些功课,看完哪几本书,所以,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但是每次都没做不到。

  很多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能力,改变现状的朋友购买了得到的专栏,累计学习的时长超过50、100个小时吗?还是和我小时候一样,背很多书回家只不过是为了寻求心理的安慰。

  2)在内容上,寻找心理安慰

  说实话,真正的知识在那些经典著作当中,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鸡汤,对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启发?那些容易被操控的人,自我情绪识别的能力特别低,咪蒙们的文章总能击中他们G点,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引起他们疯狂的转发的行为。一个咪蒙倒下去,还有千千万万个咪蒙会起来。

  四、向实用主义和求知主义知识观的转变

  品质的内化需要过程。前几年发生卖肾买 iPhone 的事情。年轻人没有支付的能力,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作出一些不可逆转的代价惨重的行为。到现在追求的消费升级,有人觉得那是炫耀吗?那不是品质的生活,自然的体现吗?

  我们离一个学习型社会又近了一些。人们的知识观会沿着两条路径演化:一条是由老师强迫自己学习,到发现知识的价值,追求实用;另外一条是不是为了追求实用,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涵养,对知性的追求。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

推荐:
  • 消费升级下的人性光芒——盈科资本布局小米生态链的三大
  • 盈科资本李兵:绰号“李百亿”,“募”界排头兵
  • 盛世投资花伟:归国创业要“向高处走”也要“接地气”
  • 抢占C位,盈科资本的“淡定投资”之道:机构资金占比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