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aby创始人吕国涛:母婴市场,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加减法?
国内医疗还有很多不便之处,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是不是只有开诊所?
iBaby的创始人吕国涛在猎云网8月10日举办的《“资本寒冬”下,聚焦医疗健康创企的发展际遇》沙龙活动上,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出发,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医生供给、提高医生水平和走市场化道路来解决一些问题。而互联网的意义,正在于它可以帮助医疗做“加法”——提高效率,传递价值。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疗做“减法”——改善体验,让医生和孕妈更加轻松。
吕国涛,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现就读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 HMBA。曾经出任管家婆软件华东区总监,北大方正家用/商用部总监,神州数码 SUN 事业部西区总监。2015 年创办 iBaby,打造国内一站式孕妈移动互联网健康平台。
以下是吕国涛的分享实录:
iBaby来自成都,我们构建中国一站式的母婴平台,连接的两端用户,一端是妇产科医生,还有一端是准妈妈群体。我们以互联网+医疗教育为切入点,并不是完全改变业内的医疗产品。主要覆盖的女性从备孕开始一直到育儿。
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所取得的数据:总共开展了1000场线上医生讲座,1000多场孕育学堂等线下活动,总共覆盖了100多万的妈妈群体。全国大概有约20万妇产科医生,我们目前有6万左右,到年底预计可以达到10万。
关于医疗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去医院最大的感受是专家号挂不到,排队等待时间很长,看病也比较贵,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不是说我们只有去开诊所?
当然开诊所不见得是一件不对的事情。放到整个社会来看,假设我们做了很多民营医院或者私立诊所,它总体的供给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最缺的还是医生。所以我们觉得解决医疗的问题,开诊所是解决方式,但是不见得所有的问题都是开诊所可以解决的。
那应该怎么办?我们觉得可以有三个解决措施:
1.增加医生供给
如何增加医生的供给,牵涉的问题比较复杂。
比如,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去年我们看到有很多新闻都在讲某某医生又被围打,甚至拿刀砍等等,这样的环境下不可能有更多人来看医生。当然这个跟政策环境、医生的收入和地位有关。
2.如何来提高医生的水平?
我们为什么做了妇产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包括妇产科医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就是想让我们的基层医生,能够快速的提高,至少要达到我们循证医学里所说的,临床指南、规范这些东西要遵守。
但是在基层,甚至于很多医院的医生,并不专业,可能连基本的操作都会出现问题,这自然容易危及到患者的安全或产生医患纠纷。所以我们规定了如何普及和规范医生的临床指南。
3.走市场化道路
学会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价值
为什么叫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本身没有创造什么价值。现在我们最耳熟能详的BAT三家,阿里也没有做生产,腾讯更没有,百度也是给你一个搜索框,搜索关键字,出来一堆东西。
互联网更多的是切入信息传递,这个互联网医疗跟医疗专业出身的人有一点区别,我们认为应该把互联网和效率的提升在医疗这样的场景当中发挥到极致。互联网有它核心的规律,我们看到猎云这里也写了聚合和连接,确实是这样,很多人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成本得到了降低。
医生端
我们利用互联网工具来帮助医生学习。以前一个医生要想参加外地的学术会议和交流,要坐飞机到会场,每个专家只讲20分钟,很多东西都没有学到,时间成本很高,效果也不够好。那能不能让医生在全国层面做一些交流?遇到棘手的病例怎么去解决?没有这样的平台和载体。
用户端
准妈妈必须要参加孕妇课堂,了解一些孕产的知识。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个妈妈,她怀孕大概六个月左右的时间,闲着无聊去了一趟拉萨,结果小孩出现了一些脑部发育的问题,有先天性的智障,甚至行走都有问题。普通人可能不清楚医疗的专业知识,需要医生来做普及。其实80%的孕产知识完全可以通过手机App掌握和学习,甚至跟医生做交流。
所以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首先要把互联网的效率发挥出来,在这样一个细分的领域里去传递价值。
学做减法,让孕妈医生更轻松
前面我讲了医生们很难参加一些学习会议,而且参加的会也是形式居多。现在通过iBaby,妇产科医生们坐在家里就能以观看视频的方式,跟全国知名的专家学习,我们称之为LBL的学习方式。
我们用多种方式来做医疗教育。
首先我们做名医讲坛,去年到现在我们已经开展了1000多场线上的讲座。其次我们成立了爱学院,我们希望把中国妇产科医生,尤其是高资历的医生,形成同学的关系,这个跟商学院差不多,促进他们做一些交流和病例分享。然后以此来建立我们的病例数据库,就像美国比较权威的病例数据库,中国做的比较少。
我们把全国众多的妇产医生、专家聚合到一起来构建数据库,将来做成智能学习和智能导语的模式。我们认为只有帮助到了医生,才能帮助更多的患者,每一个人都是要找医生来做自我的学习和诊断的,这是我们为医疗做的减法,为医生要减轻负担。
单项的问诊,咨询一个医生,其实是非常消耗社会资源的。因为医生太有限了,如果任何一个问题都问医生,医生的时间怎么办?而且我们经过探索,发现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来解决医患沟通是存在问题的,它的质量并不好,问到最后你还得到医院看。
但是大部分的医疗类科普,需要患者能够集中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不是一个一个问,医生本来就很忙。我们做的是APP知识,比如讲坛、视频回放,包括病例讨论,我们的医生在平台上对病例进行交流。
另外一端是患者教育。准妈妈或者是刚生了小孩的年轻的妈妈,产后如何进行恢复?以前妈妈们是拿一个小本子到医院去,上面记五六个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办?如果医生不回答她,她就不走。于是乎,医生天天在重复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其实是非常基础的。
1.我们用直播的方式做了宝妈课堂,周一到周三医生上线做一些讲解和交流解答问题,使得这种情况得到了减少和解决。
2.此外我们做了宝妈说,患者智能自诊。
3.推出孕育视频,把问医生的常见问题视频化。最近我们就推出了十几项视频,教孕妈妈怎么测血压等各类基础问题。通过视频来给这些准妈妈们正确的医疗科普和健康知识。
4.特需问诊,解决空间障碍问题。比如我是一个在拉萨的妈妈,有严重的问题,特想问一下北京协和的医生。于是,我们找来了全国知名专家做特需问诊,这次我考察台湾的诊所,发现为什么他们的诊所生意很好,原因在于医生跟患者的沟通是十分充分的。
有的病是不是必须要到北京来?我们至少可以帮他做诊前的判断或者是教育,这对患者安抚性非常强。先在家可以远程问专家,确认了有需要再过来。
以上就是我们iBaby自己的定位,我们觉得通过互联网,医疗里有很多的现象和很多的点可以解决。但是院外,包括医患信任、医患沟通、妈妈群体们对于医疗科普的认识,这些点也非常重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