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广电总局要求持证上岗 一大波直播平台将死去?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2016-09-13 14:06

作者:张弘一

摘要:

各大直播平台开始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的洗牌。

  在经历了白热化的“百团大战”之后,浮出水面的泡沫被刺破,各大直播平台开始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的洗牌。

  如今,经历了“野蛮生长”的直播平台,在火爆之后,也面临着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要依法开展直播服务。

  事实上,直播平台此前已经历了今年4月来自文化部的整治、7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以及公安部门决定7月至10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在外界无数次呼喊着“大洗牌即将到来”之后,千呼万唤始出来,广电总局终于从牌照、许可证的角度来对网络视听直播平台进行规范。

  不难发现,不止当前很火的直播行业,事实上,互联网风口上的很多热门行业纷纷面临着“新政”和监管,并且这些“新政”也对这些行业带来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比如P2P网络借贷行业,据报道称,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97%以上的P2P平台都面临着淘汰的处境;在网约专车领域,自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不久,各网约车平台也着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跨境电商行业在实施了海关总署的税收新政后,虽然获得了暂缓一年的转型机会,但是也一样面临着很多担忧。

  那么,此次直播行业的“新政”对于直播行业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此次整顿的核心内容,一是要求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二是如果没有持证,那么的直播机构和个人既不能开展个人秀场直播,也不能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也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直播活动须提前报省级及以上广电部门备案;如果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细细看来,其实,整个文件的核心问题就是证件资质的获得。直播平台只有合法取得了广电总局所说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简称为“视听证”),直播平台才可以正常运营。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一条规定,此前,很多直播平台在类似方面的政策上几乎处于模糊甚至空白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破天荒式”的监管,其实是有利于去除直播市场泡沫及规范市场内容的。

  此外,关于视听证获得的问题,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显示,截止2016年5月31日,广电总局总共颁发了586张许可证,这些持证机构的获得方包括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以及网站等。但是,在持证的586家机构里,大部分的许可证里业务类别分项并没有许可这些机构做相关的“直播”服务。

  然而,在当下很火、几乎占据了直播半壁江山的直播平台比如斗鱼TV、熊猫TV、花椒等等,虽然他们都持有文化部的网络文化运营许可证,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持有广电要求的《视听证》,拥有视听证的只有少部分直播平台。

  这条规定出来后,或许会将大部分无证上岗的直播平台淘汰出局,并且很多直播平台都将不能继续从事直播业务了,或许,如果继续进行直播业务,某些“平台寻租”的乱象出现也未可知。

  其次,如果没有视听证的话,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也就是说,目前业内所知道的斗鱼TV、熊猫TV……他们都会因没有视听证而应当改名了。

  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业内人士预计,2016 年网红产业产值将接近 580 亿,远超去年中国电影 440 亿元的票房,而网络直播是网红产业中最为火热的 IP 流量变现渠道。

  火爆一时的直播平台,这次又走在了政策的前面。此前,由于监管遭遇困境,野蛮生长的网路直播的乱象层出不穷,也带来了虚假繁荣,刷单数据造假、疯狂烧钱、商业化受阻。笔者曾在《刷单造假、乱象丛生,野蛮生长下的直播有多乱?还能挺多久?》一文中谈到了“发展到现阶段的直播行业,整体现状不容乐观。除了刷单各种乱象,以及为了快速追求流量和变现,某些直播平台甚至铤而走险打擦边球,触犯了业界和法律的底线。”因此,广电总局的这次整改,着实是对这些乱象的回应。

  然而,整改之后,一大波网络直播平台何去何从?广电总局的这次整顿力度和实际收效到底如何?且行且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

推荐:
  • 徐晓冬引发,马云王思聪李连杰卷入,这场武林纷争背后牵
  • 女杨幂、男德纲!关联公司拟挂牌新三板,德云社15亿估值
  • 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终于搞懂扎
  • 王思聪和腾讯都出手!审丑文化爆发,越丑生意越大,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