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证监局王宗成:扶持私募基金发展 规范是前提
合法合规、诚实守信是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016年11月23-24日,由投中信息主办、贝因美联合主办,由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政府作为指导单位的“2016中国投资年会·杭州白马湖峰会”在杭州市滨江区,美丽的白马湖畔拉开序幕。此次峰会云集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逾百家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围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浙江证监局局长王宗成在致辞中,从资产端和资金端两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他表示,从资产端来看,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先锋队、排头兵、仪仗队,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高地和乐土;从资金端来看,浙江民间资金实力雄厚,各类投资机构异常活跃,借助资本市场形成了资本跟着人才走、资源跟着项目走的良好局面。
在谈到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时,王宗成认为,合法合规、诚实守信是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私募基金监管方面将以行业规范为主,重点强调以下举措,这也为私募基金未来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准确把握市场准入制度,主要从私募机构的专营性和合规性、从业人员资质和基本展业保障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二是完善合格投资者制度,规范私募机构募资行为,有效防范非法集资;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风险监测、舆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倒逼投资机构在事前即树立合规意识;五是探索分类分级监管,完善分类公示制度,建立私募机构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当然,除了这些规范要求外,证监会也将研究出台一些扶持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但规范是前提。
王宗成指出,在私募基金规范发展过程中,政府也要发挥把关作用,有效防控非法集资等风险事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一是在引进机构时对相关高管及主要业务人员进行有效审查,避免存在诚信污点的机构及人员进驻,加强准入管理;二是掌握私募机构基本情况和最新动态,引导募集资金落地在当地有资质的托管行,提高基金资产安全性,加强事中监测;三是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定期通报机构发展状况,及时传导最新监管要求,加强监管协作。
以下为《投资中国网》整理的精彩观点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此次投资年会,与各位共同交流浙江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我看了一下参加会议的机构,主要有两个方面代表,一个是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代表的是资产端;另一个是为数众多的投资机构,代表的是资金端。在这两个方面,浙江都有突出的优势,下面我就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从资产端来看,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先锋队、排头兵、仪仗队,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高地和乐土。浙江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也都排在全国前列,位于资本市场第一方阵,公司大有大的风范,小有小的魅力。截至10月底,浙江有境内上市公司3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22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位、第四位;浙江还有拟上市企业247家,其中有14家已过会,有113家报会待审,有120家在辅导期。总体来看,浙江企业上市、挂牌速度较快,在各个市场板块之间形成明显的梯队效应。不仅如此,浙江上市公司还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科技进步、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引领实体经济增长,在发展质量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据统计,今年1-10月,浙江境内上市公司共实现再融资150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23倍,直接融资比重已经超过40%;并购重组继续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有161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302次,涉及金额1271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化机制完善等先天因素密切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相关各方后天持续努力的结果。一是得益于各级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先进理念。近年来,浙江提出政府要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店小二”。当好“店小二”,核心是把企业服务好。浙江各级政府以三转一市、金融改革、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等作为抓手,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真心实意为企业办事,努力创造良好的资本市场发展环境,让企业、人才、资金、项目在浙江落地生根,留得住、长得大、做得强。在这一点上,浙江政府有其独到的做法,这也是浙江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认为,“店小二”虽然只是个比喻,但却是对政府服务最好的诠释,也是各级政府服务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最为真实的写照。二是得益于全省上下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浙江虽然资源匮乏,但却继承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创新精神,通过加大创新制度供给,发挥市场机制优势,让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实现了精准对接、有机协调,形成了经济活力充沛、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良好环境,培养了一大批研发突出、技术先进、模式创新的新型企业,为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积累了源源不断的后备资源。三是得益于深入人心的诚信意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市场在扩大覆盖面、向下延伸服务的过程中,接受服务的大量中小微企业信用积累不足、信用档案不全、信用风险过高的问题。在浙江,企业家总体诚信意识比较强,各项经营数据相对比较实一些,企业上市发生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案例不能说没有,但数量极少;同时,浙江各级政府普遍重视诚信体系建设,在省市层面都在探索诚信体系建设,着力为企业完善成长信用档案,提升增信能力,这为浙江中小微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提供了更多支撑,也为投资机构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从资金端来看,浙江民间资金实力雄厚,各类投资机构异常活跃,借助资本市场形成了资本跟着人才走、资源跟着项目走的良好局面。资本是所有融资活动的基础,资本不足是制约企业做大做强、财务杠杆率持续增高、投资风险偏好较强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经济下行、两链风险高发、银行贷款不良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发挥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形成的功能,提升资本形成的积极性,将民间资金转为股权投资,为实体企业提供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期限相匹配的资本支持。在这方面,浙江拥有丰富的金融业态和操作经验,浙江各类投资机构快速发展。至10月底全省有142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发行产品3666只,管理资产规模5169亿元。浙江还建设了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嘉兴南湖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等一批金融特色小镇,形成了推动金融要素聚合的空间支撑体系,实现了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前天,我带队刚刚走访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与小镇管委会、部分优秀的基金管理机构进行了座谈交流,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越是优秀的投资机构越注重合规经营、越注重风险防控、越注重诚信为本、越注重长远发展,这些既是经验,也是其他投资机构发展的标杆和要求。
从私募基金纳入证监会监管已经2年多时间。我们要看到,尽管私募基金数量及规模都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法规不健全、行业准入门槛低,私募机构总体上内控基础薄弱、合规风控能力良莠不齐,行业内一些涉及非法集资、兑付危机、公开宣传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我认为,合法合规、诚实守信是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私募基金,不管大或小,本质上都是受人之托、替人理财,都需要保有一份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不能片面强调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承诺保底收益,要引导投资者获取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要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把监管要求融入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要以“剩者为王”作为目标,注重风险控制、注重合规经营、注重品牌培养,追求机构长远发展。
下一步,证监会在私募基金监管方面将以行业规范为主,重点强调以下举措,这也为私募基金未来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准确把握市场准入制度,主要从私募机构的专营性和合规性、从业人员资质和基本展业保障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二是完善合格投资者制度,规范私募机构募资行为,有效防范非法集资;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风险监测、舆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倒逼投资机构在事前即树立合规意识;五是探索分类分级监管,完善分类公示制度,建立私募机构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当然,除了这些规范要求外,证监会也将研究出台一些扶持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但规范是前提。
在私募基金规范发展过程中,政府也要发挥把关作用,有效防控非法集资等风险事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一是在引进机构时对相关高管及主要业务人员进行有效审查,避免存在诚信污点的机构及人员进驻,加强准入管理;二是掌握私募机构基本情况和最新动态,引导募集资金落地在当地有资质的托管行,提高基金资产安全性,加强事中监测;三是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定期通报机构发展状况,及时传导最新监管要求,加强监管协作。
筑好黄金台,引得凤凰来。最后,希望今天参加会议的投资机构、上市公司、挂牌公司代表,借助中国投资年会这个平台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资金端和资产端之间搭建起桥梁,实现创新、创业、创投的三创融合,扎根实体、服务实体,共同推动浙江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