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界人士评万达退市 称其不会引领内地企业退市潮
当然,他也承认,香港市场在针对高科技公司、新兴公司的政策方面,仍有改变的余地...
导读:万达商业在港上市不足一年半就选择退市,欲回归估值较高的A股。腾讯财经采访的多位金融行业从业者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万达的退市属于个别公司的选择,而且退市能否成功、接下来A股能否成功上市都存在变数,并不是其他企业能够效仿的案例。暂时也未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已经产生有内地企业集体从香港退市的趋势。
内地富豪王健林旗下的万达商业(3699.HK)在港上市不足一年半就选择退市,欲回归估值较高的A股。
有分析认为,这意味香港市场的吸引力正在褪去,接下来类似中概股接连从美国退市的现象或在香港重现。
然而,腾讯财经采访的多位金融行业从业者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万达的退市属于个别公司的选择,而且退市能否成功、接下来A股能否成功上市都存在变数,并不是其他企业能够效仿的案例。
尽管承认相比港股而言,A股的估值对企业更有吸引力,这些香港金融从业者仍然认为,目前香港仍然是A股之外、中国企业最大的上市市场,暂时也未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已经产生有内地企业集体从香港退市的趋势。
万达退市能否成功仍存变数
5月30日,万达在港交所公布了退市要约方案,以每股作价52.8港元,收购全部已发行H股,总作价345亿港元。该作价较万达2014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价每股48港元,高10%。
同一日,万达复牌,股价全日跌1.4%,每股收报49.28港元。有基金经理向腾讯财经表示,万达股价的走势说明市场并不接受万达给出的要约价格,持有一年的回报率约10%并不算高,虽然万达表明不会再提高要约价格,但是如果万达想力保成功退市,接下来或许还需要继续跟投资者就要约价格进行博弈,不排除会再度提高要约价格。
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对腾讯财经表示,万达过去几年一直在进行商业转型,目前租赁和物业管理的收入已经占有较大比重,而香港市场仍然按照房地产开发行业给予估值,确实是低估了万达,所以自上市后,万达一直都有回归A股的打算,但是从目前的公开信息看,无法评估能否成功从香港退市,需继续留意万达接下来会有有进一步的重组计划。
回归A股需付出高成本
万达上市不足一年半便从香港退市,毅然选择回归A股,即使这个转变要支付高额的费用,并承担诸多不确定性。
汉领资本(Hamilton Lane)董事总经理夏明晨接受腾讯财经访问时指出,这其中的主要推动因素主要与内地和香港市场的估值差异。通常而言,任何公司在母国上市,对品牌认知度、估值以及融资都更有帮助。从估值角度来说,内地大量的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导致现在A股的估值确实较高,特别是个别民营企业、科技公司板块,但随着未来国内资本管制逐渐放松,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估值差距或将逐步收窄。
在香港上市后股价的低迷,成为万达要逃离香港的心结。
王昕觉得,股票的表现不佳也并非是港股的错,与市场环境、时机都有关系。他提醒说,即便万达回归A股是为了能有更高的估值,但需要明白A股并非所有行业的估值都高,特别是房地产行业,过去几年发展太快,导致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此外,内地对房企上市的审批也较严格。王昕认为,万达如果想在A股上市,仅处理法律、税务、公司结构等就将需时一年至一年半左右时间,加上排队上市,时间将更久。
万达不会引领内地企业退市潮
无论万达私有化是否能够最终成功,一家内地龙头房地产企业选择从港交所私有化,这本身就会带来种种解读。一种强力的声音认为,香港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正在褪去,更有观点认为,类似中概股集体从美国退市的现象,即将在香港发生。
香港金融业认为这些观点有所偏颇。夏明晨认为,不能因为个别知名公司从香港退市就断定香港市场的吸引力降低,毕竟香港仍然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各信息透明,资金来往自由,做事情的确定性高,而国内新股上市的政策则存在很大变数。
当然,他也承认,香港市场在针对高科技公司、新兴公司的政策方面,仍有改变的余地。
“不会出现大批内地企业从香港退市,也不会产生类似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集体退市的现象,主要因为香港市场给予中国公司的估值较美国市场,仍属合理。” 夏明晨分析称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公司多是金融,地产,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与A股市场估值的差距本来就没有中概股的中美市场间的估值差距大。
此外,上市公司从香港退市,回A股上市也需要几年准备,最快也要两三年时间。这一成本并不是企业可以轻易承担的。
王昕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大批中概股从美国退市,有企业根据市场做出的决定,也有背后有大批投资人套利推动的因素。由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多为互联网公司,股东很多是VC、PE资本,逐利冲动更强,在估值差异的情况下,资本会鼓动这些公司返回A股。相比而言,港股上市的中资公司更为成熟,推动公司私有化的资本力量,没有在美上市中概股那么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