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青国融鲁盛:计划再收购2-3家上市公司 文化仍是近期投资重点

来源:投资中国网

2016-04-26 12:36

作者:马巾坷

摘要:

有着丰厚并购资源和经历的中青国融,在产业并购上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投资逻辑。...

  南通锻压(300280)日前一则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让中青国融这家专注于并购重组业务的私募机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南通锻压的并购与培育规划,是中青国融投资案例中最具代表特色的。通过并购获得上市公司资源,然后发布产业并购基金,再培育一些优质标的,装进上市公司中去,让并购对产业形成反哺。这是有着丰厚的并购资源和经历的中青国融,在产业并购上摸索出的一套自己的投资逻辑。成为中国版的黑石是中青国融的目标。

  现在,中青国融管理基金规模约80亿人民币,除了是南通锻压的第一大股东外,中青国融还是中国中铁的第五大股东。2015年,这家机构还完成了天润控股收购上海点点乐手游等并购类项目,智美达以及安科运达等借壳项目,部分项目在短时间内给投资人带来了浮盈超100%的收益。

  

 

  中青国融CEO 鲁盛

  据中青国融CEO鲁盛透露,今年中青国融计划再收购两至三家上市公司,并且考虑通过并购方式获取信托及券商牌照。而在自己关注的互联网、文化、VR、军工、大健康等行业中,文化仍是近期投资的重点。

  文化是串联多行业的窗口

  中青国融之所以认为文化产业为未来重点投资方向,是因为他们觉得文化产业本身是串联很多产业的窗口。

  鲁盛的团队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转型时,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从90年代的HOT组合所代入中国的韩流来袭,到2000年后第一批影视作品《蓝色生死恋》、《大长今》强势席卷中国,再到后来耳熟能详的《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们》、《太阳的后裔》等韩流文化的推进,实际上带动了韩国的包括服装、电子商品、旅游等行业,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并形成流行趋势。鲁盛认为,如今的影视高票房以及资本对文化行业的追捧都说明,文化产业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

  “在去年和前年,我们选择了文化与互联网+行业较具代表性的游戏公司,今年我们并购了互联网营销公司,最开始做产业供给,现在我们做渠道平台。我们一步一步跟着市场的反映做调整。内容、渠道、平台都是缺一不可的要素。”鲁盛说。

  而这样的判断和调整,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青国融的投资理念,“喜欢偏向于一些别人还没有开始做和刚开始做的东西。”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中青国融的每一步都在根据市场的反应而谋变,并在互联网大的主线下进行上下游产业整合。

  事实上,两年半前鲁盛就开始了对文化领域有所涉及, 2012年时,鲁盛团队发布了几十亿规模的文化产业基金,聚焦单一立项的项目投资,这其中包括投资了知名的电影、知名综艺节目等,从实践中,鲁盛发现,文化产业的投资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很多投资人只关注这个电影是谁演的、导演是谁,而不去分析综合因素。这种投资风险很大,一旦不卖座,投资就会打水漂。”于是中青国融开始对文化的单一标的增加更多维度的考量,例如,剧本出自哪里?故事情节如何?是什么类别的片子?排片率如何?上下游如何串联?等等。

  并且相较于上述单一项目的投资,鲁盛现在更看好一些有生产能力的标的公司,譬如电影制作、特效制作公司等。据鲁盛介绍,中青国融正在接洽一家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公司,该公司此前曾制作过《美国队长》、《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复仇者联盟》等全球顶级大片。

  “像发行公司、电影制作公司、特效公司等文化企业标的是中青国融下一步非常关注的方向,尤其是海外资源,私募股权机构去收购国外优质标的公司的事件还非常少。但私募股权参与的跨行业并购可以很好地解决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的兼容性。同时,这样的公司有成熟的团队,净利润增长稳定,我不是去赌一个单独的项目是否卖座,而是跟这些成熟的企业分享共赢,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跨境收购一些电影制作公司、特效制作公司的原因。”鲁盛说。

  不仅如此,鲁盛还认为,并购到的下游优质标的公司资源,能让好的IP资源发挥它最大价值,并具备变现能力。“看IP需要一个基础,仅仅投资一家IP公司,你是无法具有变现能力的,所以我们会先从下游入手,在收完特效制作公司后,还可以与手游公司结合,同时可以并购VR公司,然后再往上游IP走。”目前鲁盛团队正在看的VR公司,包括在好莱坞的VR拍摄技术公司。

  鲁盛认为,2016年,中国的文化投资依然会很火爆,“中国院线的屏幕数约为3.5万块,北美是3.9万块,而中国的票房去年超440亿,美国是700亿,中国的人均观影次数是1次,北美是5.8次。”不仅如此,美国现在每年的电影票房复合增长率为负,中国超30%,鲁盛判断,到2020年以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增速都不会太低,尤其是电影这一细分领域,庞大人口基数的红利还将继续。

  看好并购退出

  轻资产、流动性是投资关键点

  对PE、VC机构来说,传统的退出之路即是等IPO,而这种方式排队时间长且成功率很低,“IPO失败的话,是没有办法再IPO的,除非去海外,但并购重组不同,并入一家上市公司若被证监会驳回,过几个月还可以并入另外一家。”鲁盛觉得,这是他看好并购市场的一个原因,并购能为PE、VC提供更多元的退出选择。

  在鲁盛看来,并购基金发生变化的分界年是在2014年。“2014年之前,大家聊到的并购重组,包括之前很多的PE机构提到的上市公司+PE的概念,实际上是同行业并购,譬如,我是做畜牧的,或者是做奶粉的,并购下游的养殖场。”但到了2013年底,证监会放开了跨行业并购后,中青国融嗅到了退出的红利。“譬如,一家传统公司收购了一家手游公司,是跨行业组合。对于主营公司来说是实现了转型,接下来它往游戏、文化方向发展。”

  鲁盛认为并购市场越来越活跃的看法,并不止于机构的直觉。鲁盛提供的一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青国融对于并购市场升温的判断。

  2014年,中国的证监会并购重组会召开78次会议,审核了191次的并购重组案例,通过率达到95.3%。2015年,并购重组委召开了113次会议,审核了339起并购重组案例。通过率达到93.5%。2016年一季度,共审核了68起并购案例,有66家通过,通过率达到97%。“并购重组板块通过率非常高,这可以体现出政策对于并购的鼓励,也让我们坚定看好这种退出渠道。”

  在投资标的的选择标准上,鲁盛透露,比较关注三方面。第一会看行业,“我们比较信奉雷军的风口论,因为从过往的很多失败案例可以看出一些经验,过早的进入一些行业,市场的接受度有限,就好比当年盛大也搞盒子,但当年这种产品普及度及市场接受度不高,最后导致失败。”鲁盛说。

  第二,寻找行业内或细分领域排名靠前的高成长性的企业,“我们有一个50亿-100亿规模的产业基金,专门投向这类的企业。”

  第三点则是偏向现金流比较稳定的,譬如手游、文化产业的投资。鲁盛认为这些产业属于轻资产,而轻资产和流动性是投资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因此中青国融现在并不会介入例如房地产等重资产的行业去投资。

  而对并购的上市公司的甄选上,中青国融会参考两种类型,一是选择发展良好且行业领先的公司共同成长,二则是选择一些产能过剩、落后行业的公司,用跨行业的并购实现把新型产业注入旧产业的目的,获得共赢。

  不过,鲁盛还表示,并购不能为了并购而为,要在并购之前,有非常详细的设想,“譬如我要想清楚先并谁,第二步并谁,三年之后并谁。”对于并购,鲁盛非常推崇红杉的模式,“并购要对整个产业链有了解和设想,做第一笔交易的时候就要想清楚。”鲁盛说。

关键词: 中青国融 鲁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

推荐:
  • KKR在华成立医院管理平台“仁康投资”,安徽和天医院获得
  • 盈科资本金渌:中国财富管理不能套用国外模式,挑大梁的
  • 美团点评成功IPO,市值510亿美金超越京东,红杉A轮1200万美
  • 美团点评成功上市,王兴终于有了自己的IPO!沈南鹏发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