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李想:第三次创业,车和家成立10个月,融资超25亿,估值30亿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2016-05-15 22:10

作者:马吉英

摘要:

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10个月里,车和家的总融资额已超过25亿元,估值30亿元。跟以往创业经历相比,李想的第三次创业获得了更大的资本势能。

  前途、蔚来、和谐富腾、智车优行、乐视汽车、车和家……新造车运动的名单越来越长,每一个名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野心勃勃的造车梦,以及为此“燃烧”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

  最近热度最高的是车和家。

  5月3日,作为李想的第三次创业,车和家宣布获得7.8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利欧股份领投,源码资本、常州武进产业基金、明势资本等机构跟进。华兴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与此同时,车和家的生产、产品规划也浮出水面。

  车和家在常州占地750亩的全铝整车工厂已经开工建设,用于生产车辆配套电池组的标准化厂房也将于年内投入使用。2017年下半年,车和家将推出针对半径30公里城市出行需求的纯电动车SEV(Smart Electric Vehicle)。2018年下半年,将推出针对半径300公里出行需求的增程式电动SUV。

  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10个月里,车和家的总融资额已超过25亿元,估值30亿元。跟以往创业经历相比,李想的第三次创业获得了更大的资本势能。

  他是怎么做到的?

  以下为李想接受本刊专访:

  「 寻找四个柱子」

  我2015年7月1日从汽车之家离开之后,没有马上去找能干活的人。我先建立了公司的“水电煤气”,也就是HR、财务、IT、法务整个系统。这些事情做得差不多了以后,我开始把我的一些想法落在纸面上,变成未来的战略方向,包括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等。

  紧接着,我在2015年第三季度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招合伙人。(造车)这个事情我一个人一定是做不到的。我需要的不是下属,而是跟我一样扮演柱子角色的合伙人。我们需要四个柱子,才能把企业支撑起来。我自己能把车卖出去,管理好消费者,同时我们需要一个柱子把车从头到尾研发出来,还有人能从头到尾生产出来,还需要有人负责跟资本打交道。所以我需要找另外三个合伙人。

  我找人的方式就是两个,一个是朋友介绍,一个是我觉得哪个人好,我想法设法找到他。第一个找到的合伙人是(供应链负责人)沈亚楠。

  当时找供应链负责人时,我要做的判断是,到底是找汽车行业的还是电子行业的?最后我决定找电子行业的。因为未来的智能汽车,成本有70%来自于电子产品。为什么?你去看下特斯拉的成本模型就知道了。因为电机电池什么的都是电子产品,还有ADAS(驾驶辅助系统)、HMI、门锁等等都是电子的。这就是未来决定胜负的最大变量。

  国内大企业里,真正建过工厂、真正做过海外供应链、电子行业的我们能选择的合伙人,其实不多,可能只有华为和联想。其他企业更多是在做传统代工业务。

  一个朋友跟沈亚楠是中欧商学院的同学,向我推荐了他。我跟沈亚楠见了7、8次。跟我见过的其他几个人相比,沈亚楠更年轻。他曾经是联想集团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

  研发的人我见的就更多了,见了得有十几个,最后选了马东辉。我要的是研发管理者,而不是技术专家。如果他是技术专家,这对我们研发是最大的麻烦,因为底下人就没得发挥了。他来把控整个流程,下面有无数的专家。

  马东辉最开始在阿尔特,经历过一个车从立项到造出来的完整过程。他在三一重工的时候还管供应链和工艺,所以非常知道怎么去跟供应商和制造去沟通,而不是把车研发出来就完事了。

  他是我见过的研发者里最实在的。他在原来地方的薪酬是大几十万,我说我们是创业公司,你要多少薪酬?他说一个月给我两万吧。我说不行,你那么少,怎么去招人?最后我给他定了一个跟我差不多的薪酬,同时给了他很多期权。我希望我的合伙人成为非常有钱的人,让同行羡慕的人。

  他非常好,我们所有的进度他都有效把控到了,哪怕有的地方推翻重来,他都有效把控到了。他现在管将近100号人,他的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

  我确定马东辉不错的时候,就和沈亚楠一起去见他。他们基本上都是十月底加入的。

  「 “变态”的时间表」

  当时这边的办公室还在装修呢,我说带你们去看下。老马来了之后转了下卫生间,说能不能给我们装个洗澡的地方?我说为什么,他说哪有研发汽车不加班的啊?后来我们真的在一层装了淋浴。

  但是我们加班时间不多,因为我们实现了比传统汽车高得多的效率。至于原因,一是团队小,二是信息的同步是极为高效的。我们不需要通过大量的会议来同步信息。我们不向内部任何人保密,每个人都知道我们造型什么样,研发进度,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企业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些都是透明的。

  很多时候我的管理是基于人性去判断的。举个例子,A公司和B公司是竞争对手,A公司对内部所有人都保密,最后可怕的是,A公司自己人都不知道的事情,B公司的人都知道了。因为人有个基本特点是,你告诉我我有义务帮你保密,你不告诉我,我从别人那听到的,我就没有义务对你保密了。我选择了告诉大家,这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

  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我选的合伙人是最好的,一点都没有掉链子,哪怕我提出了“变态”的需求。

  我们的时间进度是很“变态”的。我们只说了大的节点,就是什么时候要开始销售这个车,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是研发团队自己倒推出来的。我跟汽车厂商也都熟,我知道他们推出一款产品的最短周期,从研发到开始销售,只用了24个月,而且很成功,都是大卖的产品,一年几十万的销量。所以时间和质量并没有冲突。最怕的是磨磨蹭蹭。越磨蹭效率越低,质量越差。

  我们是个新企业,效率必须要高。

  我们2015年11月份开始研发,现在到了数据冻结阶段,用了半年时间,之后要进入供应链,要开模具。目前很多东西还在研发中,像HMI,但至少装在车上什么样你是知道了,剩下更多的是软件和细节的调整。很多人说你们电池怎么可能做完了?可你刚刚看到我们的电池确实已经做完了呀。这在很多公司是两三年的事情,我们以极高的效率实现了。

  我们在2016年10月份小批量试制的时候,配套商的东西都要准备好。接下来我们还有长达一年的测试期。到了年底开始小批量生产,就会往发改委那边报了。

  2017年下半年,车和家的第一款产品要满足销售的条件,这个周期是24个月。当然具体推出可能不会是这个时间,但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要做新能源汽车的第一,但这是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目标。

  「 为什么是利欧?」

  去年12月底,车和家开始启动A轮融资。我们在融资时会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必须是人民币结构,因为要去拿电动车资质。中国的汽车生产资质是有很大限制的,这就挡住了很多优秀的投资机构。

  对我们来说,融资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钱,因为我们融资金额不小。我们之前在资本上犯了那么多的错误,再融资对我们不是很难的事情。

  PE不合适在这么早期的时候进入。在A轮能参与这么大金额的非美金的资本,并不多。A股上市公司就是很好的选择。

  A轮我们大概见了三四十家投资方,跟利欧见了两次就确定了。

  我们接触利欧觉得他们还是很有本事的。当年利欧上市的时候,王相荣是A股市场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后来利欧的转型是相当成功的。它原有的业务是水泵和机械制造,做得不错但是市场也是有瓶颈的。后来进入了营销,后来他并购的团队跟他们合作也特别好,几个代理公司也帮他创造了非常多的利润,接下来他们想进入汽车。

  我们跟他们一讲,他们就明白这个事情了。他们几个核心管理者全开的是特斯拉,他们又代理很多汽车广告,所以虽然他们没做过汽车,但是对汽车是极为了解的。

  说到前期对我帮助比较大的人,黄明明算一个。他很多时间都扮演着我们CFO的角色。包括跟华兴沟通,他都大量参与。

  他跟我见了三四次包凡。因为包凡是资本圈里水平最高的。我说我们过去资本能力不强,一定要找个最好的人来帮我。我们聊的内容,包括资本发展方向,还有以什么方式去拿钱,什么时间节点去拿。

  其实在见包凡之前,我们就想到了认购的份额是6亿人民币,包凡说为什么不出去多见一圈投资人?我们又见了一圈,这对我们提升是很大的。投资人会问很多刁钻的问题,比如生产资质,到底能不能造出来车?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有些问题就是我们的盲区,需要我们去解决的。我们的商业模式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

  我们融资的时候,忽然出现A股又一轮巨大的下跌,就是春节过后。幸亏我们多见了一圈投资者,所以融资过程也很顺利。最后6亿认购额不够,大家都想投,我们就往外扩,按照8亿去做。最后融了7.8亿人民币。

  B轮再融资时,肯定是PE级别的,因为规模要10亿以上了。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我们还会启动新一轮的融资,因为还有第二辆车的投产,这也需要很大一笔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

推荐:
  • 94年出生,身价10亿,12岁开始创业,如今投资区块链,他却
  • 创始人年薪6.38亿美元,惊呆投资人!
  • “幽默闷骚”的冯仑:我想去火星,我也愿意和机器人谈恋
  • 重磅!贾跃亭辞任乐视网CEO,专任董事长,梁军接任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