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华为系创业大军鲜少成功 只因低调传统难敌BAT会耍“花招”?

来源:虎嗅

2016-06-21 16:55

作者:虎嗅

摘要:

华为系大军在创业领域来了又走,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挥动资本却没砸出一片水花...

  乐视成酷派最大股东在科技圈刷了屏,也让将要出任酷派CEO的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成了焦点。离开华为投身创业大潮,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老本行,“空档”这一年,创业成绩单又如何?他的生鲜电商Dmall一路高开低走、负面消息缠身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

  当然,刘江峰并不是唯一一个失利的华为老将,和其共创Dmall的华为前高管李文智,创办港湾被“围剿”的华为前副总裁李一男,创办云印的华为前全球市场总监张军......华为系大军在创业领域来了又走,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挥动资本却没砸出一片水花。

  虎嗅热议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华为走出的创业者就鲜少获得成功呢?

  论出身,低调传统,难敌BAT会耍“花招”

  创业者是创业的核心,互联网创投圈中历来有“出身”论调,人们往往把创业团队成员的工作背景作为一个衡量标准。通常的情况是,前BAT员工受欢迎程度高,能成为创业项目估值的加分项,但前华为员工主导却会成为一种弱势。连华为自己人杨维都说:“华为人创业不怎么性感”。

  对此,虎嗅用户“一个会说话的人”总结道:

  这和华为低调传统的企业风格有关,也和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组织构架有关,太突出螺丝钉精神,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反倒被弱化,出来创业以后,很难跳脱以前的思维,在产品包装和运营上比较落后。

  另外一个就是领域的问题,华为系以做硬件为主,不像BAT走出来都在做游戏、社交、电商等比较容易出水花的行业。

  此外,华为创业者的“抱团”现象严重,基本上从华为这个大圈子走出来还是一个华为的小圈子,很难做到野生,去真正接触外界的环境与思维,开放性差也是一个问题。

  论心态,苦海重生,错把创业当就业

  华为目前工号已经达到32万,在职员工只有16万人,业界曾有人估算离职华为的人数可能达到12万左右,华为系创业者遍布北上广深的孵化器中,可这其中都是为了理想和野心,投身创业吗?其实不然。

  虎嗅用户“钢铁侠1029”就在提及创业者心态时,评论道:

  认识几个从华为走出来的朋友在创业,谈起创业确实难做,抛却目前经济大环境以及产业虚火的原因,个人感觉最重要的还是创业者的心态,这些人都很年轻,在华为也仅有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很多人离开,不是因为自己有想法或者有创业的野心,仅仅是工作上的过度疲乏和厌倦,而一般都是跟着出去创业的主管一并离职,投身到一个也不知道价值和前景几何的项目中,而后就变得盲目、不知所措,而这样的状态是很难取得实质成果的,别看华为那么多人离职,但这其中有多半人都是把创业当就业,所以也就没什么成绩喽。

  华为以狼性文化著称,高强度工作让员工训练有素,但令人闻风丧胆的“奋斗者协议”却也逼走了不少人。知乎上“在华为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的回答里,也多的是前员工对老雇主的回踩吐槽。很多人为了脱离苦海而成为了“创业者”,错把创业当就业,以为自己不用每天去“上坟”了,殊不知却跳进了更大的一个坑。

  时间和经验不是创业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却缺一不可,就像虎嗅用户“云儿”所说的:

  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而成功的创业一定是要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内完成最原始的积累,这个时间至少要5年以上;从最初的毕业踏入社会,在一家公司往往要3年的时间才能对一家公司、一个行业有完整的认知,而另外的2年是让自己在行业趋势洞见、人脉积累的阶段,不能有以上两点,冒然的选择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在经营管理方面很牛逼的企业,想像BAT一样的创新是很难的,除非有很多年的经验积累,甚至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论阻碍,除了残酷的资本市场,还有一些恩恩怨怨

  职场工作就像谈恋爱,不是每对分手的情侣都能得到彼此的祝福,从这个角度看,华为可能不是一个好前任,至少对某些高管来说如此,比如谈华为系创业永远都绕不过去的李一男。

  对于华为系创业难,虎嗅作者王云辉补充了重要的一点

  看看李一男和港湾……再想想坂桥看守所……做市场的创业,要找一个靠谱的项目不容易;做技术的创业,呵呵,你以为华为的禁业协议是吃素的?

  2000年,华为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李一男,带着从华为拿到的1000万元设备,成立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3年时间,港湾从起初的“内部创业”逐渐演化成了“叛变危机”,挖走了华为研发部大批人马,抢走了华为的大批客户,严重影响华为业绩彻底激怒任正非。任正非调拨4亿经费成立华为“打港办”,让港湾有营业额赚不着钱,竭力阻止其上市,逼迫李一男重返华为。华为的这起“围剿”事件也成为了出走创业者心中的疑虑和芥蒂。

  当然,创业者的困境不只出现在华为系身上

  IT行业的观察者,虎嗅作者 jiyongqing总结道:

  实际上也不仅仅是华为,其实大部分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创业都是成绩平平。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他们出来创业往往选择的是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而这些行业其实跟他们原来所做的系统设备等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有非常大的差异,并不能够完全套用过去的经验和人脉;

  第二,像华为这样的传统大公司的管理已经相当完善,这些高管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巨大齿轮上的一颗螺丝钉,虽然很重要,但是并不需要开拓能力、战略思考能力、颠覆式创新这些创业者最急需的能力;

  第三,由于过去在大公司业绩辉煌,这些高管出来创业的时候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急于铺大摊子、搞大场面,而忽视了小公司没有试错的资本。

  因此,传统大公司的高管出来创业,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传统大公司出来创业比较成功的,可能是在大公司工作5-10年的高管,他们既学习了大公司好的经验和传统,又不会被完全束缚住。

关键词: 创业 华为 BAT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

推荐:
  • 19分钟就可以把酒水闪送到家,同城酒库创始人:我们瞄准
  • 橙色星球创始人龚菲菲:儿童是天生的娱乐消费者
  • B轮融资3000万美金,刚25岁的他,可能是拿到融资最多的90后
  • 让100多家VC/PE竞价投资的大疆:投3块钱只给1块钱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