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死亡故事:从“桃园结义”到反目成仇,这个散伙团队犯了一致命错误
草根创业者的唯一目标就是活下去。
从一个故事说起:
2014 年6 月17 日,一个创业团队突然散伙。在无数的创业故事中,也许这个故事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但很可能是最具戏剧性的。从桃园结义到反目成仇,暗流涌动,散伙双方各执一词,如罗生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向创业者展示团队合伙可能遇到的鲜活困境,与创业者一起审视组建创业团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个团队的创业项目叫作“泡面吧”。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三位年轻的创业者——22岁的俞昊然和同是26岁的王冲和严霁玥。
1桃园结义
2012年年底,俞昊然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的宿舍写出了泡面吧的原始代码。这是一个类似于CodeCademy的在线教育网站,提供在线虚拟编译环境,并以游戏化的过关方式教授用户编写程序。我们将这一业态简称为在线编程教育。
玥自纽约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辞去工作加入团队;正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王冲离开学校也加入团队。俞昊然负责技术,王冲负责融资,王冲和严霁玥负责运营,公司核心团队形成。
据公开报道,俞昊然、王冲和严霁玥在百度暑假夏令营项目相识,在创立泡面吧之前,三个小伙伴并未在一家企业或一个商业项目中共事过。
2013年年底,泡面吧成立众学致一网络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引入天使轮融资100万元,2014年4月底,网站正式上线。
2全职之争
泡面吧的团队配置中存在一个重大瑕疵,就是创始人不全职。俞昊然一边在美国念书一边编写泡面吧代码,属于兼职身份;而王冲和严霁玥全职,在国内负责泡面吧的产品运营和融资。
创业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创业者不全职,这是基本错误。在泡面吧和天使投资人签署的融资协议中,有专门针对俞昊然的条款,要求其必须在2014 年6 月30 日前回国进入全职创业的状态,如果俞昊然不能按时履行约定,他就会被解聘,名下的股权也将收归天使投资人所有。
对此,俞昊然声称,协议条款并未获得他的同意,协议中“俞昊然”的签名也是伪造的;王冲和严霁玥的说法是,由于当时俞昊然在美国,签名经俞昊然同意后由严霁玥代签。
3股权之争
据报道,在创业初期,俞昊然与王冲等人拟定了一份协议,实际上算是一份创业意向书,规定了分工、股权、期权和决策机制等问题,但这份意向书并未签署。
一直以来,俞昊然都认为自己是泡面吧当仁不让的老大,持有公司最大的股权。但在融资的过程中,王冲作为与投资人接触和谈判的主要人员,逐渐成为公司的一号人物。在工商登记注册资料中,泡面吧初始股权结构为:王冲占65%,俞昊然占25%,严霁玥占10%。
对此,王冲的解释是,投资人需要公司有人一股独大,这样,在创始人出现纷争(例如战略分歧和利益分歧)的时候,由大股东统一决策。为此,王冲代持了16.67% 的期权,俞昊然为了能够融资成功也同意了这个方案。但毕竟俞昊然是公司创始人,王冲是后来者,王冲扣除期权后持股比例依然高于俞昊然,三个小伙伴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王冲的说法是,由俞昊然提出,双方约定“股权平均,优先稀释”,也就是在后续融资过程中,首先稀释王冲的股份,直到王冲股份降至与俞昊然接近时,再稀释王冲和俞昊然的股份,直到王冲、俞昊然、严霁玥三人股份相近。此方案未见诸文字。
然而俞昊然的说法却截然不同,他说在引进天使投资之前,他与王冲曾口头约定,为满足天使投资人的要求,王冲暂为第一大股东,等天使资金入账之后,两人“股份对调”。此方案也未见诸文字。
2014年5月17日,俞昊然办理休学手续返回北京。2014年5月26日,俞昊然和王冲等人来到俞昊然的家乡合肥,找到俞昊然的父亲,再次协商股权问题,俞父让双方把股权约定付诸文字,但后续各方在报道中均未出示过类似的文件。
多次讨论均未见诸文字,说明这是一个始终未解开的结。股权之争的背后不仅是财富的争夺,更重要的是老大位置的争夺,在所有权上,谁是老大;在决策权上,谁说了算;在分红权上,谁拿大头;甚至在面子上,谁拍照站中间,谁说话声音大,都是有形和无形的位置展示。
4黑色15分钟
在暴风雨来临的前夜,这一场股权纷争尚无定论,但终究会有一个收场,一种是携手共进,另外一种是分道扬镳。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是创业的共同规律,只是泡面吧的走法更加戏剧化而已。
2014年6月16日,泡面吧A轮融资走到了最后一步,收到了多家投资机构给出的风险投资协议书。据报道,其中三家投资机构给出的估值是投资200 万美元,占股15%;一家给出的估值是300 万美元,占股20%,公司总估值接近1 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公司股权每变化一个百分点,都是接近百万元人民币的纸面财富。
6 月17 日晚,三位创始人在位于苏州街的公寓里开始讨论泡面吧的未来。一开始,小伙伴们还在讨论协议细则,但很快再次就股权和谁是老大的问题发生争执,依然是“一股独大,股权对调”方案和“股权平均,优先稀释”方案争执不下。
在争执过程中,俞昊然说:“你们还认不认其实我是现在这个项目的创始人,我在全面主导着这个项目?”严霁玥回答:“王冲现在比你重要,将来王冲也比你更重要。”
于是,俞昊然说:“我不干了,你们自己玩吧。我爸说的没错, 你们就是欺负我。”然后走出了谈判的房间。
15 分钟后,俞昊然回到房间说:“我脑袋一热,做了几件比较激进的事情。”
这几件激进的事情包括:删除了Github(代码托管网站)上的全部代码,自己保留了一个副本;拟好了发给全体员工和投资人的邮件,要“说出真相”,并设定在一个半小时后自动发出,等等。
在这一前提下,俞昊然提出了他的谈判条件:第一,要回美国完成学业;第二,要做CEO;第三,要做大股东。
此后,双方谈判未果,王冲和严霁玥离开泡面吧团队,项目A 轮融资失败,1 亿元人民币纸面财富蒸发。
5资本的选择
离开泡面吧的两组团队都选择了继续开发在线编程网站。俞昊然带领原泡面吧团队创立了“计蒜客”,王冲和严霁玥创立了“萌码”,双方产品于2014年7月和10月先后上线。面对相互竞争的两个团队,如果您是天使投资人,会选择投资哪一个团队呢?从识人的角度,谁更靠谱?从人剑合一的角度,谁更具备核心竞争优势?
根据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公开发布的信息,我们看到泡面吧天使投资机构的合伙人之一,以个人身份成为计蒜客的股东。2014年10月,计蒜客宣布获得紫辉创投1 500万元天使投资,这个金额与其说是天使,不如说是Pre-A。萌码也宣布获得了天使投资,但投资方及金额未公布。
显然,资本认为技术是在线编程教育这个细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6故事结束之后
故事结束了,历史才刚刚开始。
截至2015年年底,计蒜客的课程内容超过萌码,双方公开披露的学员数量接近。从百度指数来看,双方的搜索指数也接近。可以说,计蒜客和萌码之间并未拉开显著差距。
任何一个赛道上永远不缺乏追赶者,2014年11月,另外一家企业“猿圈”从招聘的角度切入在线编程教育市场。猿圈打通了学生学习和企业招聘这两个环节,它的特点是根据企业招聘职位的能力需求设计在线编程任务,程序员基于虚拟环境在线编写代码,完成任务即获得企业面试机会,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则导向课程学习。
学习—招聘这一商业模式,在招聘端替代了企业招聘的笔试环节,在学习端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形成了闭环平台。并且,这一商业模式可以双向收费,左手向企业收取招聘费用,右手向学员收取辅导费用。
猿圈团队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企业合作资源,都优于计蒜客和萌码。项目2014年上线,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拥有1 000家合作企业,一年内实现高速增长和企业盈利。
前有拦路虎,后有追兵,不知道王冲和俞昊然在激辩股权时有没有想过,追赶者会来得那么凶猛,速度那么快;有没有想过1亿元人民币只是纸面财富,打倒行业巨头才能收获市场和利润。
创业团队选人的常见问题
泡面吧是许多创业团队经历的缩影,集中体现了创业团队经常发生的问题。创业首先是人合,其次是力合,也就是选对人,做对事。在本节,我们重点谈谈如何选人。
1创始人、联合创始人不全职
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不全职,是许多创业团队面临的共同问题。一种常见现象是创始人、联合创始人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工作或学业,另一种情况是联合创始人以外部顾问、资源提供方身份出现。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创业者都应该看看《社交网络》这部电影,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CFO(首席财务官)萨维林就是因为没有全职加入Facebook,被马克·扎克伯格稀释了股权。在电影中有一段经典台词,是每一个创业者应该对那些兼职合伙人说的。
律师:你的股票被稀释到多少?
萨维林:0.3%。
萨维林对扎克伯格:你这样做就好像我不是Facebook的一员!
肖恩·帕克:不是好像,你本来就不是Facebook的一员!你以为穿着西装,在这里检查工作,就可以假装你是在经营这家公司吗?
全心投入是创业的基本要求,不愿全职,却要享受联合创始人的股份和权益,这不仅对于全职投入的其他创始人不公平,而且占用的股权对未来公司招募高管、融资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创业团队的心智和经验不足
创业是一个孤独的旅程,是对个人心智的打磨:一方面,是认识和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是认识和突破自己固有的情绪和沟通模式。
在年轻的创业团队,心智不成熟是比较容易发生的问题。在对事方面,心智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失控,包括无法按时完工,不能保证工作质量,遇到问题不能独立处理。
为什么不能按时完工?我们观察:第一,对工作量的评估缺乏经验,偏乐观;第二,欠缺时间管理能力,不能把创业项目的事当作最重要紧急的事来处理;第三,缺乏自制和专注的训练,工作效率低。
为什么不能保证工作质量?我们观察:第一,缺乏对工作质量标准的认知,通俗地说,就是没见过高手干活,心里没有高标准;第二,缺乏有效的方法。这两点都是因缺乏工作经验造成的,也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
为什么遇到问题不能独立处理?原因只有一个:遇到的事情太少。
其实在各种各样的创业者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心智的问题,他们都有自己习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何善用长处,规避短处,是创始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3创业团队的心志不足
很多创业者对于“创业”这件事缺乏尊重,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做一件成功率不足1%的事情。创业团队在心志上需要面对两个巨大的挑战:一是耐得住寂寞,二是能够面对失败。
我们只能说,一定要看自身的积累是不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事业不是“熬”出来的,而是“堆”出来的,远离风口的聚光灯和名利场,潜心打拼,一定是为了堆积资源,堆积认知,堆积竞争优势。老话说厚积薄发,今天的创业是厚积勃发,出手前要耐得住寂寞,堆积竞争优势;出手后要卷得起台风,快速占领市场。
4创业者的家庭影响
创业是一个把全家老小拉下水的事,虽然家人不能陪创业者一起打拼,但他们的态度和影响,对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创业意味着放弃休息,放弃和父母、伴侣、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这一点需要全家人的理解和认同。
创业意味着放弃稳定的生活,朝不保夕,意味着和公务员、大国企这些父母心目中的金饭碗说再见,这一点需要全家人的理解和认同。
创业意味着蓬头垢面,精神紧张,偶尔暴躁。这就像跑步,职场就像慢跑,最多是变速跑,而创业是全力冲刺。慢跑的人很难理解创业者,这哥们为什么跑得全身大汗,满眼血丝,呼哧带喘,连舌头都吐出来了?这一点,也需要全家人的理解和认同。
创业团队如何选人
我有一个创意,就差程序员了!创业者失败的唯一原因是现金流,成功的唯一原因是团队优秀。因此,选人是第一要务。前面我们谈了各种创业团队在选人时出现的问题,而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就是选择合适的人一起创业。
在创业者从0到1的过程中,选人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创始团队,几个主要角色包括投资人、创始人(我们简称为老大)、联合创始人(我们简称为兄弟)。选人是一个各种角色互动的过程:老大怎么看自己?老大怎么选兄弟?老大怎么选投资人?兄弟们怎么选老大?投资人怎么看老大?投资人怎么看团队?各种互动,其实只需要解决两个本质问题:
(1)选什么样的人?我们认为标准是“齐心协力,能力互补”。
(2)怎么选人?我们认为方法是“先合作,后合伙”。
创业合伙,选什么样的人的具体标准:
1
创业团队的基本素质:齐心协力
翻开写创业或者领导力的各种书籍和文章,对创业团队如何选人,尤其是老大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有各种各样的论述——格局、胸怀、胆识、执行,等等。这些听上去也对,但是总感觉太虚,多大的胸怀才叫有胸怀?我天生胆大,他天生谨慎,所以我创业成功率更高?执行力就是越快越好吗?
与各种空洞的描述相比,我们认为选人应更注重结果导向,标准简单粗暴,只有四个字——“能挣会分”。
为了挣钱,创业者需要思路清晰,执行有力,会挖人才,我们把它通俗地表达为“一句话说明白,一条道走到黑,一伸手就把到妹”。一句话说明白商业模式,是思路清晰;一条道走到黑,是执行中的专注和追求极致;一伸手就把到妹子或汉子,是有能够让人才追随的魅力。
为了分钱,创业者需要有胸怀,会权衡,我们把它通俗地表达为“不怕多分,不能瞎分”。不怕多分是胸怀,本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态度,能果断地出让利益获取资源,共同把蛋糕做大;不能瞎分是权衡,本着赏罚分明、优胜劣汰的态度,让每个人都能克服自己的惰性,让公司整体快速前进。
这样一来,创业团队如何选人就变得很简单,兄弟们看老大,就看是不是“能挣会分”;老大看兄弟们,就看是不是“能干活, 不计较”;投资人看团队,就看你们对于如何挣钱、怎么分钱是不是达成了一致。
解决挣钱和分钱的问题,核心目标是为了消除团队内部对于战略和利益分配的不一致,从而达到齐心协力的目标。创始人看自己的团队是否磨合到位了,就看是否达到了齐心协力的状态。好的团队必然性格各异,因为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性格,所以好团队里面一定有独行侠,有交际花,有着急上火的,有稳如泰山的,有创意散漫的,有严肃古板的,但是好团队中一定没有开小差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2
创业团队的专业素质:能力互补
关于选什么样的人,有些人认为,选人的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巴菲特考察一个人的基本原则是“正直、智慧、活力”,这是根据基本素质来选择团队领袖。
创业团队在基本素质上要做到齐心协力,在专业素质上要做到能力互补。
如何做到能力互补?基本原则是“人剑合一”。在确定创业方向时,我们需要“因人合剑”,也就是根据创业者的能力和资源优势,选择适合的市场;在方向确定之后,则需要“因剑合人”,也就是从市场需求和核心竞争优势出发,考虑需要什么样的团队组合。
具体来说,能力互补一方面要从行业的维度,看团队成员的专业经验是否与现在所做的事情相匹配;另外一方面要从角色的维度,看团队成员的能力是否与所对应职能相匹配。考察两者的标准,都是看过往的经历和能力。
3
组建创业的最小可用团队
基于能力互补的原则,如何组建团队?对于从0到1阶段的创业者来说,就像设计最小可用产品一样,也要建立一个“最小可用团队”。最小可用团队一定要小,小是为了能够灵活沟通,为了控制股权,也是为了节省成本。
对于一个早期创业团队来说,最好将初始团队控制在3 个人; 初始团队有3~5 人,也是可以接受的;当团队超过7 人后,每个人分到的股权就比较少,成本也比较高了。
草根创业者的唯一目标就是活下去。不管前景多么辽阔,今天活下去才有未来。创业如赌场,变数太大,总要留够应急的赌本,所以花钱的事要省点,不花钱的事要猛点。什么事不花钱?只有三个创始小伙伴的智慧、时间和血汗是不花钱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投资官立场